——习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们国家科技进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无法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学技术人才专项、科学技术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为方便科研人员全面快捷了解院级科技专项信息并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操作,特搭建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了解科技专项更多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方针,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战略,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有没有另一颗像地球一样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这是人们长久以来关心的宇宙谜题。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顾盛宏研究员领衔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TV)反演技术,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发现一颗质量大约是地球10倍的超级地球——开普勒-725c。相关成果3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天文》上。
过去,科学家主要使用两种方法寻找低质量系外行星:一种是凌星法,通过观察行星遮挡宿主恒星发出的光来发现行星;另一种是视向速度法,通过检验测试宿主恒星在视线方向是否被行星拖拽得轻微摆动来发现行星。顾盛宏介绍,研究团队使用的TTV反演技术,不需要看见待发现行星遮挡宿主恒星的过程,也不需要看见宿主恒星在视线方向发生轻微摆动,只需测量与待发现行星轨道共振的另一颗行星的凌星时刻,就能间接感知待发现行星的存在。这使得TTV反演技术成为发现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中“隐形行星”的有力工具。这项发现标志着中国科研团队在寻找第二个地球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开普勒-725c围绕G9V型宿主恒星运行。该宿主恒星的光谱型与太阳相似,但年龄仅16亿年,磁场活动比太阳更剧烈。该行星公转周期约为207.5天,与地球公转周期相近,且位于适合液态水存在的宜居带内,具备类地生命存在的条件。
这项研究工作为探测系外地球提供了新途径,同时将为我国未来的空间天文任务提供新的观测目标和探测技术支持。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系外行星/太阳系小行星研究团组计划将TTV反演技术应用于更多的系外行星系统,还将结合其他观测手段,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宜居带行星是不是具备类地生命存在的条件,并热情参加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
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有没有另一颗像地球一样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这是人们长久以来关心的宇宙谜题。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顾盛宏研究员领衔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TV)反演技术,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发现一颗质量大约是地球10倍的超级地球——开普勒-725c。相关成果3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天文》上。过去,科学家主要使用两种方法寻找低质量系外行星:一种是凌星法,通过观察行星遮挡宿主恒星发出的光来发现行星;另一种是视向速度法,通过检验测试宿主恒星在视线方向是否被行星拖拽得轻微摆动来发现行星。顾盛宏介绍,研究团队使用的TTV反演技术,不需要看见待发现行星遮挡宿主恒星的过程,也不需要看见宿主恒星在视线方向发生轻微摆动,只需测量与待发现行星轨道共振的另一颗行星的凌星时刻,就能间接感知待发现行星的存在。这使得TTV反演技术成为发现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中“隐形行星”的有力工具。这项发现标志着中国科研团队在寻找第二个地球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开普勒-725c围绕G9V型宿主恒星运行。该宿主恒星的光谱型与太阳相似,但年龄仅16亿年,磁场活动比太阳更剧烈。该行星公转周期约为207.5天,与地球公转周期相近,且位于适合液态水存在的宜居带内,具备类地生命存在的条件。这项研究工作为探测系外地球提供了新途径,同时将为我国未来的空间天文任务提供新的观测目标和探测技术上的支持。据介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系外行星/太阳系小行星研究团组计划将TTV反演技术应用于更多的系外行星系统,还将结合其他观测手段,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宜居带行星是不是具备类地生命存在的条件,并热情参加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原载于《光明日报》 2025-06-04 08版)
上一篇:【中国新闻网】中国团队解读卫星遥感如何守护“地球水塔”:全方位监测冰川变化
上一篇:苍穹雷电战机红包版